News

[欧美精品成人影院在线网页]室内设计ska【室内设计效果图】


欧美精品成人影院在线网页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欧美精品成人影院在线网页,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朋克风格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列表:

朋克风格是什么意思

朋克(punk),又译“朋克”、“鬅客”。是一种文化。

朋克文化是一种起源于1970年代的亚文化。最早源起于音乐界,但逐渐转换成一种整合音乐、服装与个人意识主张的广义文化风格。

朋克文化始于1970年代,由英国开始,最初的时候它是一种音乐上的叛逆运动,主旨是在抗拒反对一些包括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重金属(heavy metal)在内,已经既存的流行音乐形式。在朋克文化的诉求中,这些流行音乐的歌手们早已因为过分英雄崇拜式的偶像塑造,而与他们的歌迷们疏离太远。

朋克文化的追随者以地下音乐(underground)、极简摇滚(minimalist rock)等音乐形式为基础,发展出他们自己反乌托邦风格的音乐。在朋克摇滚领域与雷蒙斯合唱团(The Ramones)是朋克音乐启蒙时期较为人所熟悉的代表性乐团。

渐渐的,朋克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更少最低限要求主义,这是随着像The Clash这样的乐队融入了如ska和rockabilly甚或hip-hop这样的其他地下音乐影响而发生的,但是音乐所散发的讯息还是一样的;它带有颠覆性、叛逆性以及无政府主义。它取材于诸如面对社会的问题、下层阶级的被压迫等等这样的主题。朋克文化是对社会的一个讯息,也就是,不是所有人都过得很好、不是所有人都一样。


朋克设计——

早期朋克的服装赋予日常物品以美学价值,比如将衣物撕裂再系以别针或捆带,使用颜料在衣物上作画和装饰,把黑色的垃圾塑料袋作为衬衫或衣裙,把扣针、剃须刀等作为饰物,他们还常常有意使用皮革、橡胶、乙烯基塑料作为衣物,使人联想起一些非性质活动。

总之是使自己的造型极度夸张、放荡不羁、充满挑衅性。但显而易见,朋克尽管气势咄咄、对日常生活及其中之用品,以及被附于其中的意义和标志胡捣乱搅,却从不拒斥它们。该运动本身就很商业化。随着经济的复苏,朋克激烈的标新立异也被融入主流文化中,成为时尚。

那种玩世不恭的时髦味和颠覆味的朋克语汇为时装设计和时尚刊物带来的影响最显而易见。把朋克服装或新浪潮服装带进主流文化的最重要设计师是英国人薇薇安·魏斯伍德。另一位英国朋克服装设计师赞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1940年生)作品风格更加温和,得到更多富人和名流认可。

在视觉传达领域中,朋克同样经历了一个被驯化的过程,这尤其凸现于早期的朋克刊物和后来出现的、往往被误以为属于朋克文化的时尚杂志之间的对比。美国的《朋克》(Punk)、英国的《毒》是具有代表性的朋克刊物,但均随着朋克文化被驯化这一过程而停刊。

来源:-朋克风格

“朋克”是什么意思请具体解释一下谢谢。

Punk(朋克):

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以theVelvetUnderground、theStooges、NewYorkDolls等乐队的简朴音乐为蓝图,试图通过简单的三和弦还摇滚乐质朴的本性。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Sex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的)流行感觉、the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

HardcorePunk(硬核朋克):

硬核朋克诞生于八十年代初,它把朋克摇滚进一步引向极端——更快、更噪、更僵硬的演奏,喊叫式的演唱、邋遢肮脏的录音效果(有时也包括专辑封套)。硬核最初出现在美国,主要以洛杉矶、纽约为中心,此后逐渐蔓延开来,先后涌现了BlackFlag、HuskerDu、Descendents、MeatPuppets、DeadKennydys、BadBrains等著名的硬核乐队。硬核朋克虽然对以后众多的摇滚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直没有主流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ProtoPunk(前朋克):

前朋克发生在美国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一些乐队在简约主义的思绪下,开始尝试创作粗糙的摇滚乐。当时以theVelvetUnderground为代表的这种乐队,并非有意识地扮演“重建摇滚乐,还摇滚乐质朴本质,推翻被美化的摇滚乐”这一好斗的角色,很显然,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尽管他们的音乐并未全面带出日后朋克的影子,但至少他们已开始关注朋克文化的最深层精髓,只是不够反叛罢了,朋克最终发现并延伸了前朋克含糊的朴素精神,并把彻底的造反精神融入前朋克粗糙的音乐,创造出一种挑战社会、否定美化摇滚的时代强音,并被无数的青年接受,得以开创朋克王朝。

NewWave(新浪潮):

八十年代初,朋克急速膨胀后的泛滥逐渐使它开始落伍,新浪潮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新浪潮运动中体现出的音乐多样性,顺应了部分对朋克过敏的摇迷的需要,以流行音乐为根基Power-Pop(强力流行乐)、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Pop-Reggae(流行鬼乐)的走红为新浪潮运动推波助澜。新浪潮运动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应归功于八十年代诞生的MTV,在它的帮助下新浪潮运动在主流社会同样拥有巨大的市场,并且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态势。一九八二年前后新浪潮运动在重金属战车的隆隆车轮下开始消亡,但它为后来的CollegeRock(校园摇滚)和九十年代另类摇滚的主流化奠定了基础,成为摇滚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PostPunk(后朋克):

七十年代末朋克运动开始后,一些乐队仅仅继承了朋克桀骜不逊的倔强精神而没有成为SexPistols的过剩复制品。这些乐队在音乐上体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和试验特色,完全摒弃了朋克粗糙的三和弦,他们的作品充满艺术性、高精尖的音乐素材和挑战性,但鉴于他们反主流摇滚、反传统、反文化的朋克精神,他们被叫做后朋克。JoyDivision和theCure为代表的后朋克乐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音乐元素的份量,使它更加复杂,音乐也开始变得忧郁冰冷,同时,后朋克乐队试图改变传统的摇滚歌曲的结构和创作主题,体现出彻底反叛精神,后朋克思潮逐渐成为日后另类摇滚的思想支柱,在不同的摇滚风格中继续得以延伸

Oi!(唉!):

Oi!其实只是硬核朋克的一个分支,一种完全建立在纯粹暴力色彩和噪音、毫无美感而言的地地下的极端风格。最初的这种风格的乐队丝毫没有任何激进的政治倾向性和社会责任感,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标榜白人至上主义的种族音乐,尽管并不是全部的乐队都带有种族主义倾向,但它还是被公认为一种非常危险的摇滚乐,一种只属于地下世界的白人音乐而遭到排挤,最终被摇滚乐所淘汰。

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

Synth-Pop最初只是新浪潮运动一种主要的分支风格,当时很多受RoxyMusic、DavidBowie影响的乐队(主要是英国乐队)开始热衷于使用合成器演奏,当时的初衷只是对于电声乐器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收效甚微。最初的合成器流行乐非常的生涩,弥漫
着一种怪诞单薄的味道,这种情况最终被DuranDuran乐队所改变。DuranDuran巧妙的把合成器流行乐和舞曲嫁接起来,改良后的音乐更加通俗、流行,并很快成为时尚,为许多乐队效仿,DuranDuran也由此一举成名,成为合成器流行乐的第一个英雄。1984年,合成器流行乐时代彻底结束,但它的影响一直持续了下来,合成器开始被看做一种重要的演奏方式,并被广泛运用到多种风格上。

PowerPop(强力流行乐):

强力流行乐的最初根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theRaspberries、BigStar和Badfinger是这种风格的最初定义者。这种融合了theWho、Beatles和BeachBoys的强力流行音乐在七十年代末同朋克一起组成了新浪潮运动的主力军,并最终被归入后朋克风格。强力流行乐的作品一般为三分钟左右,注重旋律和音乐的爆发力,和朋克有些相似,只是更加注重技术和流行感觉,而且不热衷于反叛,更加商业化。七十年代末,部分朋克乐队转变为强力流行乐,八十年代强力流行乐开始更多融入各种摇滚风格,与此同时,纯粹的强力流行乐开始衰败。

NoWave(无浪潮):

无浪潮是后朋克运动的第一种主要风格,它仅仅出现在当时的纽约,音乐为无调性、刺耳的噪音试验音乐。这种风格的乐队更加注重艺术性而不是音乐本身。过于枯燥和缺乏商业潜质使这种风格从未真正流行,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以SonicYouth为代表的噪音摇滚的崛起才得以使这种风格再次走上摇滚舞台。

PunkRevival(朋克复兴):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朋克迎来了第二个春天。GreenDay和theOffspring的PunkPop(朋克流行乐)开始使朋克进入主流摇滚,或许受到八十年代末硬核转变为速度金属的启发,朋克复兴乐队的音乐不仅保持了简洁的音乐线条和飞快的速度,而且音乐愈发沉重起来。另一方面,强力流行乐讨好的形象和更加圆滑的音效、讲究的编排使听众在感受朋克力量的同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优美的音乐,这也正是朋克得以复兴的法宝。PunkPop被视为Post-Grunge(后垃圾乐,即温和商业化的Grunge)重要组成部分。

http://spaces.msn.com/members/freetangyuan/Blog/cns!1pRUFDswtiP0l7HzNMigSu7Q!571.entry

另外还有

http://www.vojd.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replyID=98&id=98&skin=1

无论是追求名利还是自我毁灭,对大多数朋克乐手而言,"朋克"也就意味着"无秩序"

打翻在地,朋克全部的思想精髓都在这了,甚至包括打翻自己。朋克用简陋的音乐把他们露骨的叛逆行为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主观能动性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下创造了一种扭曲的责任感和边缘文化现象。嬉皮士们带着"乌托邦"式温和美好的理想主义走到了尽头,而随后的新一代则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极端与其祈祷上帝,不如让上帝屈服。今天人们提到更多的是朋克摇滚的内在思想,于是他们说,"焦点访谈是朋克、尼采是朋克、鲁迅是朋克、频频死机的电脑是朋克......"扯远了,但是无论如何,朋克一直生活我们的世界里,就像我们的影子,永远如影随形。

摇滚乐是在自我利用的错误意识压迫下的腐化情感,而朋克是美学上可以被认可但政治上注定失败的自相矛盾。

什么是摇滚/死亡摇滚/蓝调/朋克/酸性摇滚

呵呵,只是觉得这种分类太具体,太复杂了,其实很多的风格现在融合在一起,把它分得太绝对,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而且,有些风格只是另一种的延伸,然而把它孤立的归到一种风格也是没有必要的!
  音乐很多都是感觉性的,非要把它画成条条框框的,所以看了就觉得复杂,象看教科书,所以不就觉得头疼咯!
  呵呵

  Acid Techno( 酸性数码 )

  Adult Alternative Pop/Rock( 成人另类流行/摇滚 )

  Album Rock( 专辑摇滚 )

  Alternative Dance( 另类舞曲 )

  Alternative Pop/Rock( 另类流行/摇滚 )

  Ambient( 氛围音乐 )

  Ambient Techno( 氛围数码 )

  American Trad Rock( 美国传统摇滚 )

  Anarchist Punk( 无政府主义朋克 )

  Aussie Rock( 澳洲摇滚 )

  Big Beat( 重打击乐 )

  Blues-Rock( 蓝调摇滚 )

  British Folk( 英国民谣 )

  British Metal( 英国金属 )

  British Punk( 英国朋克 )

  British Trad Rock( 英国传统摇滚 )

  Celtic( 凯尔特音乐 )

  Celtic New Age( 凯尔特新浪潮 )

  Celtic Rock( 凯尔特摇滚 )

  Christmas( 圣诞音乐 )

  College Rock( 学院摇滚 )

  Computer Music( 计算机音乐 )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工业时代 )

  Country-Rock( 乡村摇滚 )

  Death Metal/Black Metal( 死亡/黑色金属 )

  Disco( Disco ) Doom Metal( 厄运金属 )

  Dream Pop( 梦幻流行 )

  Electronica( 电子 )

  Euro-Pop( 欧洲流行 )

  Experimental Jungle( 试验舞曲 )

  Experimental Techno( 数码试验 )

  Folk-Rock( 民谣摇滚 )

  Funky Breaks( 骤停打击乐 )

  Garage Punk( 车库朋克 )

  Glam Rock( 迷惑摇滚 )

  Goth Metal( 哥特金属 )

  Grindcore( 碾核 )

  Guitar Virtuoso( 吉他鉴赏家 )

  Hard Rock( 硬摇滚 )

  Hardcore Rap( 硬核说唱 )

  Heavy Metal( 重金属 )

  IDM( IDM )

  Indie Rock( 独立摇滚 )

  Industrial Dance( 工业舞曲 )

  Instrumental Rock( 器乐摇滚 )

  Jazz-Rock( 爵士摇滚 )

  Kraut Rock( 德国摇滚 )

  Latin Rock( 拉丁摇滚 )

  Madchester( 曼切斯特音乐 )

  Neo-Glam( Neo-Glam )

  Neo-Psychedelia( Neo-Psychedelia )

  New Wave( 新浪潮 )

  New York Punk( 纽约朋克 )

  Noise Pop( 噪音流行 )

  Political Reggae( 政治雷吉 )

  Pop Underground( 地下流行 )

  Pop-Metal( 流行金属 )

  Post-Punk( 后朋克 )

  Power Metal( 能量金属 )

  Progressive Metal( 前卫金属 )

  Proto-Punk( 原型朋克 )

  Psychedelic Pop( 迷幻流行 )

  Punk( 朋克 )

  Punk Revival( 复兴朋克 )

  Queercore( 同性恋核 )

  Rap-Rock( 说唱摇滚 )

  Riot Grrrl( Riot Grrrl )

  Rockabilly( 山区乡村摇滚 )

  Scandinavian Metal( 斯堪的纳维亚金属 )

  Singer/Songwriter( 演唱者/歌曲作者 )

  Soft Rock( 慢摇滚 )

  Speed Metal( 速度金属 )

  Sunshine Pop( 阳光流行 )

  Swedish Pop/Rock( 瑞典流行/摇滚 )

  Synth Pop( 合成器流行乐 )

  Thrash( 鞭挞金属 )

  Trip-Hop( Trip-Hop )

  Vocal Jazz( 人声爵士 )

  Acid Rock( 酸性摇滚 )

  Adult Alternative( 成人另类 )

  Adult Contemporary( 成人时代 )

  Alternative Country-Rock( 另类乡村摇滚 )

  Alternative Metal( 另类金属 )

  Alternative Rap( 另类说唱 )

  Ambient Pop( 氛围流行 )

  American Punk( 美国朋克 )

  American Underground( 美国地下 )

  Arena Rock( 舞台摇滚 )

  Baroque Pop( 巴洛克流行 )

  Blue-Eyed Soul( 灵魂乐 )

  British Blues( 英国蓝调 )

  British Blues( 英国蓝调 )

  British Invasion( 英国入侵 )

  British Psychedelia( 英国迷幻 )

  British Rap( 英国说唱 )

  Britpop( 英伦摇滚 )

  Celtic Fusion( Celtic Fusion )

  Celtic Pop( 凯尔特流行 )

  Chamber Pop( 会所流行 )

  Club/Dance( 舞曲 )

  Comedy Rock( 喜剧摇滚 )

  Contemporary Celtic( 当代凯尔特 )

  Country( 乡村音乐 )

  Dark Ambient( 黑暗氛围 )

  Detroit Rock( 底特律摇滚 )

  East Coast Rap( 西海岸说唱 )

  Ethnic Fusion( Ethnic Fusion )

  Experimental( 试验音乐 )

  Experimental Rock( 试验摇滚 )

  Folk-Jazz( 民谣爵士 )

  Funk Metal( 疯克金属 )

  Fusion( Fusion )

  Garage Rock Revival( 复兴车库摇滚 )

  Glitch( 电子脉冲 )

  Goth Rock( 哥特 )

  Grunge( 垃圾摇滚 )

  Hair Metal( 微金属 )

  Hardcore Punk( 硬核朋克 )

  Hardcore Techno( 硬核数码 )

  House( 歌剧 )

  Indie Pop( 独立流行 )

  Industrial( 工业 )

  Industrial Metal( 工业金属 )

  Jazz-Rap( 爵士说唱 )

  Jungle/Drum 'N Bass( 舞曲/鼓与贝斯 )

  L.A. Punk( 洛杉朋克 )

  Lo-Fi( 低保真 )

  Merseybeat( 默西之声 )

  Neo-Prog( Neo-Prog )

  New Romantic( 新浪漫 )

  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 英国重金属新浪潮 )

  No Wave( 无浪潮 )

  Political Folk( 政治民谣 )

  Pop( 流行 )

  Pop/Rock( 流行/摇滚 )

  Post-Grunge( 后垃圾 )

  Post-Rock/Experimental( 后摇滚/试验 )

  Progressive House( 前卫歌剧 )

  Prog-Rock/Art Rock( 前卫/艺术摇滚 )

  Psychedelic( 迷幻音乐 )

  Pub Rock( 酒吧摇滚 )

  Punk Metal( 朋克金属 )

  Punk-Pop( 流行朋克 )

  Rap-Metal( 说唱金属 )

  Rave( 锐舞 )

  Rock & Roll( 摇滚 )

  Roots Reggae( 根源雷吉 )

  Shoegazing( Shoegazing )

  Slowcore( 慢核 )

  Space Rock( 太空摇滚 )

  Stoner Metal( 石人金属 )

  Surf( 海浪音乐 )

  Symphonic Black Metal( 黑色交响 )

  Techno( 数码 )

  Trance( Trance )

  Twee Pop( 矫饰流行 )

  World( 世界音乐 )

  本文转自摇滚年音乐网

  摇滚乐种类

  1、前卫摇滚

  前卫摇滚(Progressire Rock)——前卫摇滚可称之曰“走在时代前面的音乐”。前卫摇滚顾名思义代表着前卫革新的意思,它的目的是希望替其时的流行音乐开出一条新道路,让流行音乐更严肃更具文学性、艺术性。根据美国流行摇滚辞典的定义,“凡是摇滚乐园运用各种不同的乐器,主要是电子合成乐器,造出大量的音色泻染,以期获得新的声音与感受,都可以称之为前卫摇滚”。基本上,强调各种电子乐器与设备的运用,才是前卫摇滚的精神。前卫摇滚水仅在歌词和思想层面上倾向文学及艺术性,专业具有完整的要领性。

  、硬摇滚

  硬摇滚(Hard Rock)——硬摇滚与重金属摇滚之间界限极微,彼此都以巨大的音量、打击的节奏与迫人的音感为主。不过,从年代来说,硬摇滚比重金属更早一些产生,它直接源自蓝调与节奏。用刺耳的声音,唱出快节奏的歌曲来,这种摇滚乐,都是硬摇滚。对早期的硬摇滚的歌迷来说,60年代后期电子乐器装置的加入,使硬摇滚延伸成为重金属,不过是破坏或减弱了这类音乐的艺术性,也冲淡了词句的意义和节奏的韵律。

  3、重金属摇滚

  重金属摇滚颇近似硬摇滚 ,二者界限十分细微,彼此都以巨大的音量.打击的节奏和迫人的音感见长。量、打击的节奏和迫人的音感见长。硬摇滚的历史更悠久一些,它直接源于“节奏 与蓝调,它常用刺耳的声音,唱出快节奏的旋律。对于早期的硬摇滚歌迷来说60年代后期电子乐器的加入,才使其延伸成为重金属摇滚。重金属摇滚歌曲织体结构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为了追求剧烈刺激效果,采用了电子合成器,音响强烈、火爆,键盘乐器、女声部与弦乐组的音色显得格外突出。演奏者不采用纯净、明亮的音质,而热心于追求那极端剧烈地刺激性的效果。演技要求很高,特别是演奏独奏华彩乐段的乐手,更需具备超群的技艺。这些打破或减弱了硬摇滚的艺术情趣,冲淡了歌词的意义和节奏的韵律。
  4、民谣摇滚

  民谣摇滚(Folk Rock)——与其他各种类型的摇滚乐最大的不同点是:民谣摇滚有 一个诞生纪念日,那是1965年的夏天,鲍布狄在纽保特民谣节的表演中,首次放弃了空心吉他,而以电吉他代替伴奏,他是被台下的观众虚下台去的,因为对于只欣赏纯净的民歌的观众来说,电吉他是太大逆不道了。想要用定义来解说民谣摇滚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节拍或形态。他们多半把他们唱出的歌,看成一种工具,用来检验人生百态。他们在歌曲中,诉说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感情,描绘自己的感情,歌词中内容转换,而曲子则大都较为柔缓。

  要细分的话,有另一种分类:

  摇滚流派
  Black Metal 黑色金属

  以邪恶、异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为其主要诉求,通常在歌词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倾向即被归为黑金属,除了传统重金属固定乐器之外,经常会使用其他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歌剧的女高音,在歌曲中营造出一股诡异又吓人的恐怖气氛。“黑金属”以来自北欧的重金属团体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Emperor, Mayhem, Enslaved, Dark Funeral

  Death 死亡金属

  乐风以“鞭击金属”或“碾核”为其背景演化而成。电吉他快速的反复,几无旋律的和弦,速击狂踩的双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词以死亡仇恨为主题,充满了尸体、内脏、肢解、分尸、奸尸、恋尸癖、食尸、虐待等变态字眼。“死亡金属”以来自佛罗里达州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Death, Carcass, Cannibal Corpse, Suffocation

  Doom 毁灭金属

  节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击性,但仍是相当拥有重量感的音乐。通常具有非常干净的音乐和歌声,但有时也有粗暴野蛮的声音出现。

  代表性乐队:Solitude Aeturnus, Cathedral, Candlemass

  Glam Metal 华丽金属

  通常指一个重金属乐队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夸张的浓妆艳抹或俊俏的外型来吸引乐迷,这类的乐队大多是偶像团体。“华丽金属”的乐风不会太重,歌词也无太深入之含义,属于较流行的重金属音乐,是主流金属的分支。

  代表性乐团:Kiss, Poison, Warrant, Twisted Sister, Motley Crue

  Grindcore 碾核

  类似“朋克”但极具重量的音乐,主唱低鸣深沉的狂吼咆哮、电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极快速的反复节拍及密集鼓点,构成一种几无旋律的重金属乐风,乐曲的长度都很短,从两秒钟到三分钟不等。“碾核”为一种极为冷僻的重金属乐风,大多数“死亡金属”乐队都采用此一乐风。

  代表性乐队:Napalm Death

  Grunge 垃圾(颓废?)

  另类摇滚的同义词。起源于西雅图的类金属(metal-like)另类摇滚,基本上Grunge属于另类摇滚而不应归类到重金属之下。 代表性乐队:Nirvana, Pearl Jam, Mudhoney, Alice In Chains

  Hardcore 硬核

  源自于“朋克”,歌词直言不讳粗鄙不堪,音乐如同噪音一般。

  Hard Rock 重摇滚

  比重金属乐“轻”一点的音乐。

  代表性乐队:Foreigner, Blue Oyster Cult, Heart, Cinderella

  Heavy Metal 重金属

  “重金属”必须具备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电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点和低沉有力的贝司填满整个听觉的背景空间,而构成一种含有高爆发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坏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摇滚乐。通常泛指传统的主流派重金属或无法分类到其他重金属流派里的重金属乐。

  代表性乐队:AC/DC, Accept, 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W.A.S.P.

  Industrial Metal 工业金属

  采用大量冰冷的电脑采样音效,穿插以机械或金属器具的撞击声代替传统打击乐器,加上电子式的节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属乐,但仍保留重金属的大量失真效果。

  代表性乐队:Fear Factory, Ministry, Nine Inch Nails

  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属

  受古典音乐极深,在重金属乐中加入大量古典音乐元素。

  代表性乐队: Angra

  Pop Metal 流行金属

  在重金属摇滚中加入流行音乐之元素,可说是重金属摇滚和流行音乐妥协结合的折中产品,是极易为主流市场之音乐消费者所接受的重金属摇滚乐。 代表性乐队:Def Leppard, Mr Big, White Lion

  Power Metal 强力金属

  拥有类似“速度金属”的速度和“鞭击金属”的重量压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属”,爆发力也不及“鞭击金属”。

  代表性乐队:Pantera, Armored Saint, Wild Dogs

  Progressive Metal 前卫金属 风格有别于传统重金属,在歌曲中采用大量复杂华丽的编曲,或在歌词中传达出某些前进思想供听者一个想象思考的空间。

  代表性乐队:Queensryche, Fate Warning, Dream Theater

  Punk 朋克

  歌词中传达某些叛逆思想及对生活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等的不满情绪,而音乐缺乏协调性无特定风格,是一种相当嘈杂的音乐,通常一群能将乐器弄出声音来的人就可以组一个朋克乐队。

  代表性乐队:Clash, Sex Pistols

  Speed Metal 速度金属

  速度为其标榜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鞭击金属”产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属”的音乐较具旋律性,主唱歌词咬字较清楚,吉他间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畅;而“鞭击金属”则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压迫感和破坏力并重。通常“鞭击金属”乐队和“速度金属”乐队的乐手们都拥有纯熟高超的乐器演奏技巧。

  代表性乐队:Helloween, Gamma Ray, Riot, Rage

  Thrash Metal 激流金属

  速度也极快,具有相当快速的反复节拍(riff),电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极具破坏力及压迫感的速踩双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电吉他快速的节奏急速地唱出几无旋律的曲调。“鞭击金属”以来自旧金山湾区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Death Angel, Testament, Exodus, Destruction, Kreator, Coroner, Overkill

  acid rock(酸性摇滚)
  酸性摇滚是幻觉摇滚的一种激烈、大声的变奏。它吸取了盛期已过的cream和jimi hendrix即席演奏的精华。酸性乐队依赖变奏的吉它、柔美的歌声和长时间的即兴表演。酸性摇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幻觉剂的生命期限里,它不断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中心——最后没有解散的乐队演变成了重金属乐队。

  alternative pop/rock(另类流行/摇滚)

  另类流行/摇滚在本质上来源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后朋克乐队,虽然另类摇滚之中有很多种音乐形式,但是他们被放到了一起因为他们都有别于主流的音乐形式。在另一方面来说,以nirvana在1991年的成功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另类流行/摇滚。在80年代,许多另类乐队都是独立的,因为他们的音乐形式使他们无法得到更多的来自主流的支持,这在80年代包括流行舞曲,后硬核朋克,疯克金属,流行朋克以及试验摇滚的所有形式;另一方面,自nirvana在90年代变得流行以后,另类泛指所有的非主流亚风格类型,但是区分并不一定很明显因为有些变成了主流音乐商业市场的一部分。硬核和复兴朋克音乐变得比导致了80年代后期的另类流行/摇滚的流行乐更能赢得商业市场,因此90年代的另类音乐失去了一些原本另类音乐的本质特征。许多试验乐队的风格转变成独立摇滚。
  ambient pop(氛围流行)

  氛围流行结合了宁静和欢快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氛围流行拥有来自普通传统流行乐的风格,它是电子音乐结构和背景气氛折射出外界的寂静,和一种沉思的氛围。氛围流行是典型的没有刺耳音符的代表音乐,使德国摇滚令人陶醉的韵律受氛围流行的影响很大,甚至有点催眠的作用。本质上来说,它是梦幻流行音乐在shoegazer运动中觉醒后的延伸。尽管大多数仍旧使用原来的乐器,通过吸收电子音乐的方式,包括样本作品等,再对音乐给予了诠释。

  american punk(美国朋克)

  美国朋克根源于60年代的车库摇滚,在音质柔和和现代爱情中有极简洁派艺术风格特征,它的几支乐队——傀儡,the mc5,纽约娃娃——在美国朋克的基础上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朋克摇滚的种类。但对美国朋克真正开始于大约1975-76年的ramones。在纽约,美国朋克得以繁荣和涌现,类似的音乐在美国路易斯蓬勃发展,并且向硬核朋克方向积极发展,在cleverland,它得到了带有实践性的几乎不可思议的发展。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媒体的注意;在波士顿,它比真正的朋克更接近于车库音乐。纽约仍旧是美国朋克的中心阵地,然而,它却以大批著名的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为特色:如television,richard hell,patti smith,blondic,talking heads,转移到cleverland的dead boys等,在80年代,美国朋克开始枯萎并发展成一种新的形式:硬核摇滚,新啦浪潮和另类摇滚。美国朋克没有象英国朋克那样满足后继的流行音乐革命的需要,但是它继续滋养着美国地下摇滚近10年的时间,并且在90年代加利福尼亚洲中心依赖ramones,又将使其成为盛行的音乐。
  big beat(重打击乐)

  把电子音乐从下滑的实验边缘营救起来,重打击乐以下一波的重纯音乐出现在90年代中期。在1994世界各地的区域性的钱财已经着重于较少内涵的跳舞音乐方面,用以对同时期那些迷恋于鼓,贝斯和实验形式的chin-stroking intellectuals做出反击。重打击乐通过其明晰的乐章最终在1995-96年左右结合了两大英国标志----brightons skint和londons wall of sound.前者---以fatboy slim, bentley rhythm ace和lo-fidelity allstars创在出的释放的家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名誉在其创新和音乐质量上,尽管wallof sound在较早时被发现并且通过propellerheads, wiseguys和les rythmes digitales大量发行单曲。重打击乐很快被证实它在美国同样很流行,并且乐手依靠city of angels records和英国的风格获得了更高的名声。除了fatboy slim,其他重打击乐的巨星便是the chemical brothers 和prodigy这两个创造了此风格和帮助它产生的乐队。the chemical brothers和prodigy这两个乐队从不去死板的适应对方,给予作品那些常能反映出更多trip-pop优点的智慧,并且很少用真正打击乐那种愚笨的舞台风格。
  重打击乐的声响效果,是在旧学校派对上更无拘束适当放松的尝试,是和旧学校说唱一样在80年代后期怀旧的音乐形式,并且它倾向于愚蠢的形式和无法压抑的破裂。尽管设计和大量的生产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但是重打击乐在90年代后期仍然被指责为破坏了纯电子音乐。
  甚至当chemical brothers, prodigy和fatboy slim的唱片冲击了美国并且赢得了正面的肯定---得到了摇滚评论家的认可---然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舞曲的乐迷坚决抵制那些太多依靠巧妙的演奏技巧的风格。重打击乐持续了相当长的惊人的时间,被定以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是建立在听众听同样的破裂声许多次所表现的耐性上的,就像dj们在地方简陋的小商店里寻找感兴趣旧的经典的唱片一样所表现得耐心。
  britpop(英伦摇滚) 这个我喜欢

  the beatles 确立了很长时期的英国传统和谐的音乐,吉他流行乐队,是一种通过音乐运动时常更新的传统形式。然而英伦摇滚采用了很多90年代那些比之前任何时期对传统音乐的使用都要多的乐队。尽管这个音乐形式起源于英国音乐独立时期,但是英伦摇滚有很大的商业价值---着类型的乐队可以有经济上很大的报酬,他们是闪亮的,容易让人上瘾的,就像主流流行的歌手们一样,并且他们为新一代英国年轻人的生活创造了新的精神环境。它被英国的年轻一代瞄准:因为英伦摇滚甚少关心其路线是否会使自身较难被美国听众接受,从而使英国年轻的一代充分感觉其唱出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化和他们的音乐追求。英伦摇滚年轻的活力和渴望公认的特点不仅对90年代早期低调shoegazer风格乐队的老一辈乐手有冲击作用,还对美国阴沉的车库以及在新崛起的地下电子舞曲背后搞创作的乐手有一定的影响力。从音乐上来看,英伦摇滚沿袭了the beatles,当然也融合了60年代晚期kinks的田园之声,中速音乐(the who, the small faces),70年代的迷幻(david bowie, t.rax, roxy music),
  朋克和新浪潮(the jam, the buzzcocks, wire, madness, xtc, squeeze, elvis costello),还有the smiths的另类吉他流行。所有的这些乐手都是英国音乐的精髓---他们用明显的英国思维极大的发挥想象,作词和有谱曲,这也是他们几乎没发和美国的cult相比以及造成英伦摇滚形式单一的一大因素。在影响中分裂后,英伦摇滚已经在曼切斯特拥有了他们最迅速的根基,那是个强调好时机和偏重于shoegazer美学易记曲调的地方。the stone roses的颓靡流行风格和摇滚明星的姿态是英伦摇滚创立的主要部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英伦摇滚之父应当属于
  suede。在1993年他们以同名专辑第一次发行唱片时,他们那融合了glam-rock权威的式样和smiths改进后的风格使他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suede为之后1994年blur(parklife)和oasis(definitely maybe)更强烈的突破开启了大门,使他们从而很快地成为了英伦摇滚的两大最流行的巨星。通过前两者成功,炫目地在乐坛上爆炸而得到灵感,用相似的风格出现的乐队:elastica, pulp, supergrass, the boo radleys也同样并列于巨星行列。到了1996,只有oasis真正的成为了美国乐坛主流音乐的明星。1997年英伦摇滚盛行光环的逐渐消失,也就是oasis在回顾第三张专辑是表现的贫乏和blurs转向美国独立摇滚的时期。然而就是在这场运动中慢慢暗淡的巨星们,也仍有个别的继续保持强大的势利,较少的初期传统摇滚保持古典风格继续生存。
  grunge(垃圾摇滚) 这个也喜欢

  以运用the stooges和black sabbath模糊,黑暗的声音作为基础,车库是重金属和朋克的混合物。尽管吉他是直接来自70年代早期的金属,车库的风格完全和金属不同。不管是歌词的手法或是车库在音乐上的的攻击都被朋克采用了,特别是被80年代早期有着自由思想的美国硬核。车库乐队的第一场浪潮---green river, mudhoney, soundgarden---比第二场更为深刻,它开始于nirvana。nirvana在旋律上比他们的前辈更为优美,他们还以stop-start的特点著称,它失真,扭曲的吉他几乎成了这个风格的象征。在nirvana穿越主流后,车库失去了许多它本质的自由和与朋克的联系,并且成为了在90年代重型摇滚中最流行的风格。

  New Wave(新浪潮)

  7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新浪潮是一个紧随于朋克摇滚之后的涵盖面极广的音乐名词;有的时候,这个词也包含了朋克本身。现在再回顾,事情就变得清晰起来,朋克之后的音乐形式,或多或少的,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后朋克与新浪潮。后朋克是艺术性的、复杂的、充满挑战性的;而新浪潮则属于流行音乐,纯粹而简单。新浪潮保留了朋克音乐的叛逆与新鲜的活力,同时又迷恋于电子、时尚与艺术。因此,新浪潮的风格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它既指代了像 XTC 和 Nick Lowe 这样激烈有力的流行乐,也指代了像 Gary Numan 这样的电子合成摇滚乐队,以及像Graham Parker 和 Rockpile这样的复兴摇滚乐队。它包含了一些边缘的新浪潮歌曲作者(如 Elvis Costello)、一些流行乐队(如 Squeeze)、硬摇滚乐队(如 Pretenders)、流行雷鬼( pop-reggae )乐队(如 the Police)、主流摇滚乐队(如 the Cars)、以及斯卡(ska,牙买加的一种流行音乐)复兴运动者(如 the Specials and Madness)。与以上这些主要的艺人同样重要的,还有许多在新浪潮初期涌现的火爆一时的音乐奇才。和那些主要的艺人们一样,这些昙花一现的乐队也表现出风格上很大的差异性,但是他们都偏好于流行而上口的主调、使用现代的人工合成的录制方法、并迷恋于稍微激进的行为方式。直到80年代早期,新浪潮仍被用来描述所有新的流行/摇滚艺人,特别是那些使用电子合成器的乐队,比如 the Human League 和 Duran Duran.80年代初MTV的出现使得新浪潮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电视上没完没了地播放新浪潮的录影带以使他们不断地被传播,于是本来被认为快要消亡的新浪潮在1982年的时候重获了新生。事实上,1982年和1983年是像 Culture Club, Adam Ant, Spandau Ballet, Haircut 100, 和 A Flock of Seagulls 这样优秀的通过MTV传播的乐队极其繁荣的年份。然而新浪潮最终还是在1984年消亡了,因为它的创立者们已开始转向制作更专业的音乐录影带,同时一批新的吉他导向的乐队如the Smiths 和 R.E.M.的出现,也捕获了那些靠学院传播的地下摇滚乐迷的注意力。不论如何,结果表明新浪潮的影响力要比它的批评家们所能料想的大得多,那些在90年代中期占主导地位的乐队—从 Blur 到 Weezer —都是在这种音乐形式的基础上提高的。
  Lo-Fi(低保真) hi fi
  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的时候,低保真已经不再只是对某张特定专辑录音质量的描述,它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流派。贯穿整个摇滚史,唱片的录制往往都是在不合规格的设备上廉价而迅速地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最早的摇滚唱片、60年代绝大部分的车库摇滚和70年代后期许多的朋克摇滚都可以贴上低保真的标签。然而后来,低保真谈及的是搞地下独立摇滚的一类音乐人,他们用四轨的仪器在家录制其音乐素材。大部分这种音乐发源于80年代的美国地下,包括像R.E.M这样的乐队;另外

关于责任的名人事例100字概括

朱自清当衣买书

杨建民
朱自清先生虽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后来长时间在大学任教,讲授“诗选”(以《古诗源》为教本)、“歌谣”、“陶渊明诗”、“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出版有《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经典常谈》等文艺批评。其学术研究著作,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这种厚实的为文积淀,似乎是那一代学人所共有。这种积淀的得来,自然与他们读书、爱书有大关联。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引发他对哲学兴趣的一部《佛学易解》,就是从这家书局得到的。

后来到北京大学读书,专业就是哲学,朱自清就更喜欢佛学书了。当时佛经一类书多在西城卧佛寺鹫峰寺一带,他曾到寺里面买了《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翻译名义集》等书。当时是一个阴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时还说:“这股傻劲回味起来颇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还值点钱了。

这件大氅,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獭领,紫貂皮。大氅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氅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

当铺在学校后门,转身就到。朱自清并没有过多考虑。因为想到将来赎回,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氅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

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大学毕业后,朱自清在江浙一带中学教书,后来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朱自清没有力量缝制棉袍,便到街上去买了一件马夫用的毡披风。这种披风有两种,一种式样较好且细毛柔软,但价贵,朱自清买不起,便买了一种粗糙但便宜点的。

这件毡披风由于太过显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贫的标志,以致后来多次出现在回忆朱自清的朋友的笔下。但它却为朱自清进城上课拦挡了风寒,晚间又铺下当褥子,虽然说起来颇叫人心酸。此时,再想想那件当出而不能赎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读书人痴迷于书的程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4月16日
秋瑾与新市

秋瑾(.1875-.1907),字璇卿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乃系清末颇具盛名之女革命家,浙江山阴人,生于官绅之家,精通经史工诗词,后东渡日本留学,创办《白话报》,参加三合会、同盟会,任评议员浙江分会主盟人。创办《中国女报》,组织光复军,为推翻满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1907年组织浙皖起义,事泄而英雄就义,然她曾临新市之行却鲜为人知。

秋瑾有个亲密女友叫徐自华,字忏慧号寄尘,出嫁湖州府归安县南浔镇,在该镇浔溪女校任督学(校长)。而秋瑾.1906年春自日本归国后亦在该校任教,共同志向遂使秋瑾与徐自华结为挚友,徐自华曾资助黄金二十余两给秋瑾从事革命活动。徐自华出生崇德县石门镇(今崇福镇)一个书香之家,家居西门颐志堂(进士第)。徐自华的堂妹徐韵华出嫁于德清县新市镇曹家,丈夫曹玉圃为前清秀才,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徐自华徐韵华姐妹俩关系相当密切,到无话不谈之地步。

约在1906年春夏之交,徐自华偕同秋瑾到新市堂妹徐韵华家作客。曹家居古镇新市南昌街驾仙桥的曹家花园,曹宅曰:"燕诒堂",为新市清代名宅。曹玉圃徐韵华盛情款待堂姐徐自华与秋瑾,并与之赋诗作词。曹玉圃有个知心朋友陈竹君,乃老同盟会会员,知鉴湖女侠秋瑾来新市曹家,即邀徐自华秋瑾二人到新市十景塘陈宅"树德堂"作客。陈竹君约生于.1870年,新市人,为青红帮大字辈,与黄金荣、王金发及后来任民国浙江省督军的周凤岐为知交。陈竹君先生又是光绪江苏省候补知县,他在新市胡家坟开设"万兴羊毛行"。武昌起义后,陈竹君参加攻打浙江省巡抚衙门,与蒋介石(.1887--.1975)同为敢死队员,后又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浙江省执委、与蒋介石有书画交往。经曹玉圃徐韵华夫妇介绍,陈竹君与秋瑾相识,这次秋瑾在新市约逗留三至五天。

第二次秋瑾来新市时间约为1907年初,她先居于徐自华娘家石门,因清廷视秋瑾为要犯且知她与徐自华之关系,故为安全计,徐自华将秋瑾半夜用船护送到新市堂妹徐韵华家,秋瑾居于曹家花园朝南楼房(今楼还存)。数日后,徐自华见追捕秋瑾风声日紧,就将秋瑾安排在陈竹君家,约居一周后秋瑾执意要回绍兴,故陈竹君半夜用船护送她出外,具体地点已无考。

1907年7月.5日,秋瑾被清廷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徐自华悲痛不已,遂将秋瑾葬于西子湖畔,曹玉圃徐韵华夫妇亦资助秋瑾之葬费。为了纪念秋瑾,徐自华发起成立"秋社",徐自华为社长,徐韵华曹玉圃均为社员。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亦是秋瑾、徐自华二人之友柳亚子先生(1.887-1.959)曾于.948年.2月.日在香港作了一首七言律诗,怀念与秋瑾徐自华之友谊,此原作已毁,影印件存于新市,诗曰:"秋家亭子无然存,舆榇重来叩墓门,齐帝中王遗吴世,报功宁欲妥英魂。曼殊寒碧等萧间,明日荪花倘泣远,地下故人应待我,春来跃马酹孤山。"落款:"为徐忏慧夫人移葬
冰心,我的骄傲
冰心诞辰100周年 雷洁琼

我敬爱的朋友冰心,走过二十世纪九十九个春秋,离开了我,我很悲痛。我多么想再手捧一束红艳艳的玫瑰花,和她叙一叙我俩将近70年的友情。
我与冰心相识在1931年,我从美国留学回来,应聘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当时的系主任是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先生。冰心在燕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我俩相识相知,是至爱的朋友。我是广东人,在北平没有家,冰心常邀我去她家,关系十分亲密。
记得抗战前的1934年,我应冰心之邀参加了平绥沿线(即今京包线)的社会考察活动。考察归来,冰心、吴文藻和我先后发表了《百灵庙之行》、《蒙古包》、《平绥沿线天主教概况》等文章。当年在包头百灵庙的蒙古包前,我和冰心的合影至今还珍藏着。往事历历,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
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燕京大学被迫关门,我和冰心相继。我去江西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冰心一家历尽艰难,辗转至大后方昆明、重庆,参加中华文艺抗敌协会,从事文化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冰心同吴文藻一起赴日本作社会考察,其间,冰心应邀在东京大学任教。
在抗战的烽火中,我和冰心天各一方,不想北平一别就是14年!
1951年冰心回国了。后来听她说,当时在日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感到毕生未曾有过的欢乐。她归心似箭,几经周折终于回到朝气蓬勃的北京。她兴奋地向我讲述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她和吴文藻的情景。
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新兴的国家,新生的人民,新型的生活,激发了冰心的创作灵感。冰心歌唱新中国,描绘新生活,赞颂真善美,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另外,冰心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国际交往活动,作为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她频繁出访,广交朋友,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事业奔走……1956年,经我介绍,冰心、吴文藻夫妇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我们的交往中,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冰心是个作家,她与二十世纪同龄。她八十年的写作生涯,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文学革命发展到今日新时期文学的伟大轨迹。冰心的博大的爱心,和着时代的脉搏,融入七百多万字的作品,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冰心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始终如一的责任感,她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她曾说,我最喜爱的职业就是教师,热爱教育就是爱国。
当我们从“文革”的恶梦中醒来,冰心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的创作出现了第二次高潮,问世的作品数以百计,我很为她高兴。冰心晚年的作品多为切中时弊、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题材。其中《我请求》、《我感谢》,更是振聋发聩,社会反响极大。这是冰心赤诚、正直、果敢的人格的写照。1993年冰心在一篇文章中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国,尤其不能忘记以教育为本。……所以我在一篇文章中呼吁‘不要坐视堂堂一个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在二十一世纪变成一片广阔无边的文化沙漠’。”她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至今警示我们,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可稍有懈怠。
为此,冰心更是身体力行。这些年,冰心为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奖学金、宋庆龄基金会、安徽灾区、福建家乡办学、农村妇女教育和发展基金会、全国希望工程等等,捐助她用心血辛勤笔耕所得的稿酬近20万元。为了给孩子们更丰富而有品味的精神食粮,对旨在繁荣发展儿童文学事业、在1989年成立的儿童图书“冰心奖”备加呵护。每届评选,冰心都要亲自审读作品、奖掖作者。她勉励大家,把美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爱抚身边的孩子,展望祖国的未来……
1994年秋天以来,冰心一直住在北京医院,她总是很乐观的。在香港即将回归之际,她在病榻上一笔一划书写了“香港回归,我心痛快”八个字,字里行间溢满了对祖国的挚爱。
近几年,每到10月冰心的生日,我总要送上玫瑰花和我的祝愿,还常带去我为她收集的剪报。那是我出差或出访从报纸上剪下的有关她的文章或照片。去年她的生日我去看她,她向我道谢,那柔语,那笑容,我至今难忘……当时,我俯下身吻她的面颊说我爱你,她说我也爱你。照相机的快门闪光一亮,拍下了这永恒的瞬间,是我的珍藏。
1994年,我的文集出版时,冰心欣然为文集作序。她在序中称我是她最敬爱的朋友。我想,这更适合我对她说:冰心,我最敬爱的朋友。至爱的朋友无话不谈。冰心的故事是美的故事,爱的故事。她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
冰心,是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梁实秋语录

作者:梁实秋

生吞活剥
外国的风俗永远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为桎梏,有趣往往变成为肉麻。基于这种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与牛奶。
——《雅舍小品·洋罪》
诗难卖
诗不能卖钱。一首新诗,如拈断数根须即能脱稿,那成本还是轻的,怕的是像牡蛎肚里的一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写出来到哪里去找顾主?
——《雅舍小品·诗》
病中温情
鲁迅死前遗言“不饶恕人,也不求人饶恕。”那种态度当然也可备一格。不似鲁迅那般伟大的人,便在体力不济时和人类容易妥协。我僵卧了许多天之后,看着每个人都有人性,觉得这世界还是可留恋的。不过我在体温脉搏都快恢复正常时,又故态复萌,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了。
——《雅舍小品·病》
自由人
“褴褛的衣衫,是贫穷的罪过,却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职业的优美的标识,他的财产,他的礼服,他公然出现于公共场所的服装。……没有人肯过问他的宗教或政治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话虽如此,谁不到山穷水尽谁也不肯做这样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铁拐和济公之类,游戏人间的时候,才肯短期的化身为一个乞丐。
——《雅舍小品·乞丐》
柔韧之妙
莎士比亚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这脆弱,并不永远使女人吃亏。越是柔韧的东西越不易摧折。
——《雅舍小品·女人》
高峰
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
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
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雅舍小品·中年》
陈酿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
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
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
鸟的苦闷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
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雅舍小品·鸟》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有人八十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五十岁才开始写小说,都有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
老得到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雅舍小品续集·退休》
生气
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
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雅舍小品续集·怒》
破落户
每一个破落户都可以拿了几件旧东西来,这是不足为奇的事。国家亦然。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
——《雅舍小品续集·旧》
沉默
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
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向笑胜似千言万语。
——《雅舍小品续集·沉默》
会心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
——《雅舍小品续集·读画》
能造树么?
又有一位诗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诗——《树》,有人批评说那首诗是“坏诗”,我倒不觉得怎么坏,相反的“诗是像我这样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
树”,这两行诗颇有一点意思。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侈言创造,你能造出一棵树来么?
——《雅舍小品续集·树》
有情树
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
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雅舍小品续集·树》
吃一行恨一行
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这一行只有苦没有乐,不但自己唉声叹气,恨自己选错了行,还会谆谆告诫他的子弟千万别再做这一行。
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雅舍散文二集·流行的谬论》
无斧凿痕
艺术与自然本是相对的名词。凡是艺术皆是人为的。西谚有云:Ars est celare (真艺术不露人为的痕迹),犹如吾人所谓“无斧凿痕”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戕害生机
我看过一些盆景,铅铁丝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绑,即或已经解除,树皮上也难免皮开肉绽的疤痕。这样艺术的制作,对于植物近似戕害生机的桎梏。我常在欣赏盆景的时候,联想到在游艺场中看到的一个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齐整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联想到从前妇女的缠足,缠得趾骨弯折,以成为三寸金莲,作摇曳婀娜之态!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天性
古圣先贤,无不劝孝。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亦无大效。父母女间的相互的情爱都是天生的。不但人类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兽之中会有枭獍。
——《雅舍散文二集·父母的爱》
代沟
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
——《雅舍小品三集·代沟》
福到了
暴发户对于室内装潢是相当考究的。进得门来,迎面少不得一个特大号的红地洒金的福字斗方,是倒挂历着的,表示福到了。如果一排五个斗方,当然更好,那些是五福临门。
——《雅舍小品三集·暴发户》
大主意自己拿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秋室杂文·谈时间》
人需友谊
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
——《秋室杂文·谈友谊》
朋友
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地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秋室杂文·谈友谊》
止痛片
其实哪一个人在人生的坎坷的路途上不有过颠踬?哪一个不再憧憬那神圣的自由的快乐的境界?不过人生的路途就是这个样子,抱怨没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飞也只是一个梦想。人作画是现实的,现实的人生还需要现实的方法去处理。偶然作个白昼梦,想入非非,任想象去驰骋,获得一进的慰安,当然亦无不可,但是这究竟只是一时有效的镇定剂,可以暂止痛,但不根本治疗。
——《谈徐志摩》
蔷薇与荆棘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谈徐志摩》

人从小到老都是一直在玩,不过玩具不同。小时候玩假刀假枪,长大了服兵役便真刀真枪;小时候一角一角地放进猪形储蓄器,长大了便一张一张支票送进银行;小时候玩“过家家”,“搀新娘子”,长大了便真个的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有人玩笔杆,有人玩钞票,有人玩古董,有人玩政治,都是玩。
浪漫钢琴诗人肖邦生平

作者:作者不明

波兰浪漫诗人CYPRIAN KAMIL NORWID在1849年10月18日发表的肖邦布告中第一句这样写道。对于这样的评价,特别是最后部分,只有在今天肖邦音乐所引起的世界人民的广大兴趣才真正让我们意识到是多么的贴切。我们不仅为那些杰出的钢琴家曲目中的肖邦作品而高兴,更让我们高兴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肖邦音乐的广大诠释者。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1927年开始设立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者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早在1955年,在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者就有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傅聪先生和来自日本的KIYOKO T
ANAKA。在下一届比赛中来自中国的LI-MIN CHAN和来自伊朗的ACHOT-HAROUTUNIAN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赏。在2000年的比赛中,中国选手李云迪充分显示了对于肖邦音乐的理解和作为一个钢琴家无可置疑的成功。仅仅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伟大的音乐天才肖邦被认为"闻名于世"是非常恰当的。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在19实际欧洲音乐发展历史中,民族音乐风格占有主导地位。尽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来自波兰传统的音乐风格,但在肖邦的玛祖卡中更为集中地表现了波兰的民族风格。在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直到当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兰旋律,使得当今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音乐中独特的波兰风格。

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距华沙西部50公里一个名为热拉左瓦沃拉的小村庄。在他的早年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父亲NICOLAS肖邦原是一个法国人,1788年在他17岁的时候来到波兰。关于来波兰的原因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但他很可能积极参加了1794年波兰将军TADEUSZ KOCIUSZKO领导的全民反抗运动,为他迁入国的自由而斗争。1800年他成为了地区长官STAROSTA的女儿和妻子的法文教师。1802年秋,NICOLAS肖邦接受了伯爵夫人LUDWIKA SKARBEK的邀请,来担当她孩子们的教育和教导工作,并和她的家人共同居住在热拉左瓦沃拉。在此,他遇到了伯爵夫人的远房亲戚TEKLA JUSTYNA KRZYANOWSKA小姐。他们于己于1806年6月2日结婚,他们的第二个孩子FRYDERYK出生于己于1810年。同年,肖邦一家人移居华沙。

当肖邦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份,家里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他不仅为年轻的肖邦充分展现了音乐的美,而且让他熟悉了大量音乐大师的作品。他的教学富有情趣和智慧,奠定了肖邦作为一个钢琴家所应当拥有的个性和创造力。肖邦第一次演出是在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那年他年仅8岁。1818年的华沙日报这样写道:"他不仅可以完美而轻松地演奏那些最难的钢琴作品,而且他还能创作出饶有兴趣的舞曲和变奏曲。"后来肖邦经常出现于达官显贵的府邸。

后肖邦的父母意识到即使是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如果不经过专业教育也是不行的。因此他们决定对肖邦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1926年从华沙LYCEUM毕业后,肖邦进入了华沙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JOZEF ELSNER先生。也就是在那一时期,肖邦创作了他大部分的钢琴和管弦作品,包括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第二号,波兰旋律的A大调幻想曲作品13号,F大调回旋曲作品14号,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4号,g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作品8号,以及波罗乃兹、玛祖卡和华尔兹等。ELSNER很快意识到肖邦的非凡音乐才能,他积极引导并保护着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肖邦的第二学年报告中写道:"非凡的能力",一年后是:"非凡的能力,音乐的天才"。

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肖邦开始想在欧洲的主要音乐中心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偶然的机会他选择了维也纳,在那里两都获得了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的巨大成功。在1829年"ALLGEMEINE THEATERZEITUNG"的评论上这样写道:"肖邦征服了每一个人,因为人们不仅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从他表演和创作的原始性上可以说他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演奏绝对不是一种对技巧的炫耀,这一点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与装腔作势者的区别。让我们从这个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真正的艺术家。"其他一些评论也这样写道:"伟大的作品","优美的演奏","无以描绘的娴熟技法"等。这些是肖邦音乐才能在国际上首次得到承认。

在年仅20的时候,肖邦因其创作的e小调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而誉满华沙。此后不久他就决定要出国。在这个异族统治下的国家中,政治形式不断紧张,革命一触即发。这种情况下,对于他的音乐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1830年的12月开始了他的艺术旅行。参加告别聚会的有他的家人,初恋情人KONSTANCJA,ELSNER教授以及一些朋友们。肖邦没有意识到他就要永远离开他的祖国,也就是从那一刻,在他充满无数欢欣和痛苦的生活中将永远伴随的是无尽乡愁。

在巴黎,他的第二故乡,肖邦很快结识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席勒等。他主要进行创作、教学工作,并偶尔出席音乐会。他不想成为钢琴家,因为19实际的刚琴家意味着用各种的表演技巧来取悦听众,争得名利。肖邦想为听众展现真正的音乐的美。他的演奏与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演奏风格迥然不同,因此常用于与同时代钢琴家进行比较。这种比较通常有利于肖邦。杰出的英国钢琴家、指挥家CHARLES HALLE曾说过,"与肖邦相比,KALKBRENNER只不过是个孩子"。HEINRICH HEINE说,"李斯特让所有的钢琴家黯然失色,除了钢琴大师肖邦"。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肖邦所拥有的非凡钢琴技巧,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钢琴舞台的耀眼明星。然而他宁愿为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他音乐的具有艺术能力的听众演奏。除了这些之外,肖邦一生仅举行过30场公共音乐会。凡是那些参加过肖邦"书房"音乐会的人都强烈认为,只有在这种朋友间的私人音乐会上伟大的艺术家才能阐释出音乐的真谛,发挥他们艺术的天赋。

肖邦作为作曲家已经深为大家所熟悉。最有利的证明就是肖邦创造性的艺术成就在不断地为更多的世界听众所接受和传播。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用非凡的艺术天赋创造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他也是唯一一位专注于一件乐器创作的作曲家。尽管华沙的音乐团体,甚之包括EL
回答者:樱花飞天 - 试用期 一级 12-26 21:05
邓稼先:两弹是他的勋章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生平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

我想买一个天文望远镜可是对这方面又不懂希望各路英雄指点指点谢谢!!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从第一架光学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诞生的三百多年中,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最重要的工具,下面就对光学望远镜的发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折射式望远镜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天文望远镜是采用开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的望远镜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严重的色差,为了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这势必会造成镜身的加长。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一直在梦想制作更长的望远镜,许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1757年,杜隆通过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并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差透镜。从此,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完全取代了长镜身望远镜。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很难铸造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远镜的初期,最多只能磨制出10厘米的透镜。
十九世纪末,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制造较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成为可能,随之就出现了一个制造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世界上现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远镜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间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径102厘米的叶凯士望远镜和1886年建成的口径91厘米的里克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是焦距长,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但是它总是有残余的色差,同时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而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

反射式望远镜

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诞生于1668年。牛顿经过多次磨制非球面的透镜均告失败后,决定采用球面反射镜作为主镜。他用2.5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o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o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这种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詹姆斯·格雷戈里在1663年提出一种方案:利用一面主镜,一面副镜,它们均为凹面镜,副镜置于主镜的焦点之外,并在主镜的中央留有小孔,使光线经主镜和副镜两次反射后从小孔中射出,到达目镜。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要同时消除球差和色差,这就需要一个抛物面的主镜和一个椭球面的副镜,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当时的制造水平却无法达到这种要求,所以格雷戈里无法得到对他有用的镜子。
1672年,法国人卡塞格林提出了反射式望远镜的第三种设计方案,结构与格雷戈里望远镜相似,不同的是副镜提前到主镜焦点之前,并为凸面镜,这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卡赛格林式反射望远镜。这样使经副镜镜反射的光稍有些发散,降低了放大率,但是它消除了球差,这样制作望远镜还可以使焦距很短。
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的主镜和副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光学性能也有所差异。由于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焦距长而镜身短,放大倍率也大,所得图象清晰;既有卡塞格林焦点,可用来研究小视场内的天体,又可配置牛顿焦点,用以拍摄大面积的天体。因此,卡塞格林式望远镜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赫歇尔是制作反射式望远镜的大师,他早年为音乐师,因为爱好天文,从1773年开始磨制望远镜,一生中制作的望远镜达数百架。赫歇尔制作的望远镜是把物镜斜放在镜筒中,它使平行光经反射后汇聚于镜筒的一侧。
在反射式望远镜发明后的近200年中,反射材料一直是其发展的障碍:铸镜用的青铜易于腐蚀,不得不定期抛光,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而耐腐蚀性好的金属,比青铜密度高且十分昂贵。1856年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利比希研究出一种方法,能在玻璃上涂一薄层银,经轻轻的抛光后,可以高效率地反射光。这样,就使得制造更好、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成为可能。
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投入使用,这是由海尔主持建造的。天文学家用这架望远镜第一次揭示了银河系的真实大小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哈勃的宇宙膨胀理论就是用胡克望远镜观测的结果。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胡克望远镜的成功激发了天文学家建造更大反射式望远镜的热情。1948年,美国建造了口径为508厘米望远镜,为了纪念卓越的望远镜制造大师海尔,将它命名为海尔望远镜。从设计到制造完成海尔望远镜经历了二十多年,尽管它比胡克望远镜看得更远,分辨能力更强,但它并没有使人类对宇宙的有更新的认识。正如阿西摩夫所说:"海尔望远镜(1948年)就象半个世纪以前的叶凯士望远镜(1897年)一样,似乎预兆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望远镜已经快发展到它的尽头了"。在1976 年前苏联建造了一架600厘米的望远镜,但它发挥的作用还不如海尔望远镜,这也印证了阿西摩夫所说的话。
反射式望远镜有许多优点,比如:没有色差,能在广泛的可见光范围内记录天体发出的信息,且相对于折射望远镜比较容易制作。但由于它也存在固有的不足:如口径越大,视场越小,物镜需要定期镀膜等。

折反射式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最早出现于1814年。1931年,德国光学家施密特用一块别具一格的接近于平行板的非球面薄透镜作为改正镜,与球面反射镜配合,制成了可以消除球差和轴外象差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光力强、视场大、象差小,适合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尤其是对暗弱星云的拍照效果非常突出。施密特望远镜已经成了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
1940年马克苏托夫用一个弯月形状透镜作为改正透镜,制造出另一种类型的折反射望远镜,它的两个表面是两个曲率不同的球面,相差不大,但曲率和厚度都很大。它的所有表面均为球面,比施密特式望远镜的改正板容易磨制,镜筒也比较短,但视场比施密特式望远镜小,对玻璃的要求也高一些。
由于折反射式望远镜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的优点,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
望远镜的集光能力随着口径的增大而增强,望远镜的集光能力越强,就能够看到更暗更远的天体,这其实就是能够看到了更早期的宇宙。天体物理的发展需要更大口径的望远镜。
但是,随着望远镜口径的增大,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接踵而来。海尔望远镜的镜头自重达14.5吨,可动部分的重量为530吨,而6米镜更是重达800吨。望远镜的自重引起的镜头变形相当可观,温度的不均匀使镜面产生畸变也影响了成象质量。从制造方面看,传统方法制造望远镜的费用几乎与口径的平方或立方成正比,所以制造更大口径的望远镜必须另辟新径。
自七十年代以来,在望远镜的制造方面发展了许多新技术,涉及光学、力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领域。这些技术使望远镜的制造突破了镜面口径的局限,并且降低造价和简化望远镜结构。特别是主动光学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望远镜的设计思想有了一个飞跃。
从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掀起了制造新一代大型望远镜的热潮。其中,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LT,美、英、加合作的GEMINI,日本的SUBARU的主镜采用了薄镜面;美国的Keck I、Keck II和HET望远镜的主镜采用了拼接技术。
优秀的传统望远镜卡塞格林焦点在最好的工作状态下,可以将80%的几何光能集中在0〃.6范围内,而采用新技术制造的新一代大型望远镜可保持80%的光能集0〃.2~0〃.4,甚至更好。

下面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型望远镜分别作一些介绍:

凯克望远镜(Keck I,Keck II)
Keck I 和Keck II分别在1991年和1996年建成,这是当前世界上已投入工作的最大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因其经费主要由企业家凯克(Keck W M)捐赠(Keck I 为9400万美元,Keck II为7460万美元)而命名。这两台完全相同的望远镜都放置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将它们放在一起是为了做干涉观测。
它们的口径都是10米,由36块六角镜面拼接组成,每块镜面口径均为1.8米,而厚度仅为10厘米,通过主动光学支撑系统,使镜面保持极高的精度。焦面设备有三个:近红外照相机、高分辨率CCD探测器和高色散光谱仪。
"象Keck这样的大望远镜,可以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长河,探寻宇宙的起源,Keck更是可以让我们看到宇宙最初诞生的时刻"。

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

欧洲南方天文台自1986年开始研制由4台8米口径望远镜组成一台等效口径为16米的光学望远镜。这4台8米望远镜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均为RC光学系统,焦比是F/2,采用地平装置,主镜采用主动光学系统支撑,指向精度为1〃,跟踪精度为0.05〃,镜筒重量为100吨,叉臂重量不到120吨。这4台望远镜可以组成一个干涉阵,做两两干涉观测,也可以单独使用每一台望远镜。
现在已完成了其中的两台,预计于2000年可全部完成。

双子望远镜(GEMINI)

双子望远镜是以美国为主的一项国际设备(其中,美国占50%,英国占25%,加拿大占15%,智利占5%,阿根廷占2.5%,巴西占2.5%),由美国大学天文联盟(AURA)负责实施。它由两个8米望远镜组成,一个放在北半球,一个放在南半球,以进行全天系统观测。其主镜采用主动光学控制,副镜作倾斜镜快速改正,还将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使红外区接近衍射极限。
该工程于1993年9月开始启动,第一台在1998年7月在夏威夷开光,第二台于2000年9月在智利赛拉帕琼台址开光,整个系统预计在2001年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

昴星团(日本)8米望远镜(SUBARU)
这是一台8米口径的光学/红外望远镜。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镜面薄,通过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获得较高的成象质量;二是可实现0.1〃的高精度跟踪;三是采用圆柱形观测室,自动控制通风和空气过滤器,使热湍流的排除达到最佳条件。此望远镜采用Serrurier桁架,可使主镜框与副镜框在移动中保持平行。
此望远镜将安装在夏威夷的莫纳克亚,从1991年开始,预计9年完成。
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
这是我国正在兴建中的一架有效通光口径为4米、焦距为20米、视场达20平方度的中星仪式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它的技术特色是:
1. 把主动光学技术应用在反射施密特系统,在跟踪天体运动中作实时球差改正,实现大口径和大视场兼备的功能。
2. 球面主镜和反射镜均采用拼接技术。
3. 多目标光纤(可达4000根,一般望远镜只有600根)的光谱技术将是一个重要突破。
LAMOST把普测的星系极限星等推到20.5m,比SDSS计划高2等左右,实现107个星系的光谱普测,把观测目标的数量提高1个量级。
1932年央斯基(Jansky. K. G)用无线电天线探测到来自银河系中心(人马座方向)的射电辐射,这标志着人类打开了在传统光学波段之外进行观测的第一个窗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射电天文学脱颖而出,射电望远镜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是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的。射电望远镜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都会毫无例外地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树立一个里程碑。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于1946年建造了直径为66.5米的固定式抛物面射电望远镜,1955年又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
六十年代,美国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镇建造了直径达305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它是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面上的,不能转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
1962年,Ryle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他也因此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由多个较小天线结构获得相当于大口径单天线所能取得的效果。
1967年Broten等人第一次记录到了VLBI干涉条纹。
七十年代,联邦德国在波恩附近建造了100米直径的全向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八十年代以来,欧洲的VLBI网(EVN),美国的VLBA阵,日本的空间VLBI(VSOP)相继投入使用,这是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代表,它们在灵敏度、分辨率和观测波段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乌鲁木齐天文站的两架25米射电望远镜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了美国的地球自转连续观测计划(CORE)和欧洲的甚长基线干涉网(EVN),这两个计划分别用于地球自转和高精度天体测量研究(CORE)和天体物理研究(EVN)。这种由各国射电望远镜联合进行长基线干涉观测的方式,起到了任何一个国家单独使用大望远镜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另外,美国国立四大天文台(NARO)研制的100米单天线望远镜(GBT),采用无遮挡(偏馈),主动光学等设计,该天线目前正在安装中,2000年有可能投入使用。
国际上将联合发展接收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低频射电望远镜阵(SKA),该计划将使低频射电观测的灵敏度约有两个量级的提高,有关各国正在进行各种预研究。

在增加射电观测波段覆盖方面,美国史密松天体物理天文台和中国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院正在夏威夷建造国际上第一个亚毫米波干涉阵(SMA),它由8个6米的天线组成,工作频率从190GHz到85z,部分设备已经安装。美国的毫米波阵(MMA)和欧洲的大南天阵(LAS)将合并成为一个新的毫米波阵计划――ALMA。这个计划将有64个12米天线组成,最长基线达到10公里以上,工作频率从70到950GHz,放在智利的Atacama附近,如果合并顺利,将在2001年开始建造,日本方面也在考虑参加该计划的可能性。
在提高射电观测的角分辨率方面,新一代的大型设备大多数考虑干涉阵的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VLBI观测的角分辨率和灵敏度,第二代空间VLBI计划――ARISE(25米口径)已经提出。
相信这些设备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会使射电天文成为天文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并会为天文学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机会。
我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一层浓厚的大气,由于地球大气中各种粒子与天体辐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使得大部分波段范围内的天体辐射无法到达地面。人们把能到达地面的波段形象地称为"大气窗口",这种"窗口"有三个。
光学窗口: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窗口,波长在300~700纳米之间,包括了可见光波段(400~700纳米),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地面天文观测的主要工具。
红外窗口:红外波段的范围在0.7~1000微米之间,由于地球大气中不同分子吸收红外线波长不一致,造成红外波段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天文研究常用的有七个红外窗口。
射电窗口:射电波段是指波长大于1毫米的电磁波。大气对射电波段也有少量的吸收,但在40毫米~30米的范围内大气几乎是完全透明的,我们一般把1毫米~30米的范围称为射电窗口。
大气对于其它波段,比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均为不透明的,在人造卫星上天后才实现这些波段的天文观测。

红外望远镜

最早的红外观测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但是,由于地球大气的吸收和散射造成在地面进行的红外观测只局限于几个近红外窗口,要获得更多红外波段的信息,就必须进行空间红外观测。现代的红外天文观测兴盛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是采用高空气球和飞机运载的红外望远镜或探测器进行观测。
1983年1月23日由美英荷联合发射了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其主体是一个口径为57厘米的望远镜,主要从事巡天工作。IRAS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红外天文在各个层次的发展。直到现在,IRAS的观测源仍然是天文学家研究的热点目标。
1995年11月17日由欧洲、美国和日本合作的红外空间天文台(ISO)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ISO的主体是一个口径为60厘米的R-C式望远镜,它的功能和性能均比IRAS有许多提高,它携带了四台观测仪器,分别实现成象、偏振、分光、光栅分光、F-P干涉分光、测光等功能。与IRAS相比,ISO从近红外到远红外,更宽的波段范围;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灵敏度(约为IRAS的100倍);以及更多的功能。
ISO的实际工作寿命为30个月,对目标进行定点观测(IRAS的观测是巡天观测),这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天文学家提出的问题。预计在今后的几年中,以ISO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将会成为天文学的热点之一。
从太阳系到宇宙大尺度红外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对地面的光学望远镜进行一些改装,使它能同时也可从事红外观测。这样就可以用这些望远镜在月夜或白天进行红外观测,更大地发挥观测设备的效率。

紫外望远镜

紫外波段是介于X射线和可见光之间的频率范围,观测波段为3100~100埃。紫外观测要放在150公里的高度才能进行,以避开臭氧层和大气的吸收。第一次紫外观测是用气球将望远镜载上高空,以后用了火箭,航天飞机和卫星等空间技术才使紫外观测有了真正的发展。
紫外波段的观测在天体物理上有重要的意义。紫外波段是介于X射线和可见光之间的频率范围,在历史上紫外和可见光的划分界限在3900埃,当时的划分标准是肉眼能否看到。现代紫外天文学的观测波段为3100~100埃,和X射线相接,这是因为臭氧层对电磁波的吸收界限在这里。
1968年美国发射了OAO-2,之后欧洲也发射了TD-1A,它们的任务是对天空的紫外辐射作一般性的普查观测。被命名为哥白尼号的OAO-3于1972年发射升空,它携带了一架0.8米的紫外望远镜,正常运行了9年,观测了天体的950~3500埃的紫外谱。
1978年发射了国际紫外探测者(IUE),虽然其望远镜的口径比哥白尼号小,但检测灵敏度有了极大的提高。IUE的观测数据成为重要的天体物理研究资源。
1990年12月2~1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搭载Astro-1天文台作了空间实验室第一次紫外光谱上的天文观测;1995年3月2日开始,Astro-2天文台完成了为期16天的紫外天文观测。
1992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一颗观测卫星――极远紫外探索卫星(EUVE),是在极远紫外波段作巡天观测。
1999年6月24日FUSE卫星发射升空,这是NASA的"起源计划"项目之一,其任务是要回答天文学有关宇宙演化的基本问题。
紫外天文学是全波段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哥白尼号升空至今的30年中,已经发展了紫外波段的EUV(极端紫外)、FUV(远紫外)、UV(紫外)等多种探测卫星,覆盖了全部紫外波段。

X射线望远镜:

X射线辐射的波段范围是0.01-10纳米,其中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称为硬X射线,波长较长的称为软X射线。天体的X射线是根本无法到达地面的,因此只有在六十年代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天文学家才获得了重要的观测成果,X射线天文学才发展起来。早期主要是对太阳的X射线进行观测。
1962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第一次发现来自天蝎座方向的强大X射线源,这使非太阳X射线天文学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七十年代,高能天文台1号、2号两颗卫星发射成功,首次进行了X射线波段的巡天观测,使X射线的观测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形成对X射线观测的热潮。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发射卫星,对X射线波段进行研究:
1987年4月,由前苏联的火箭将德国、英国、前苏联、及荷兰等国家研制的X射线探测器送入太空;
1987年日本的X射线探测卫星GINGA发射升空;
1989年前苏联发射了一颗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卫星――GRANAT,它载有前苏联、法国、保加利亚和丹麦等国研制的7台探测仪器,主要工作为成象、光谱和对爆发现象的观测与监测;
1990年6月,伦琴X射线天文卫星(简称ROSAT)进入地球轨道,为研究工作取得大批重要的观测资料,到现在它已基本完成预定的观测任务;
1990年1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将美国的"宽带X射线望远镜"带入太空进行了为期9天的观测;
1993年2月,日本的"飞鸟"X射线探测卫星由火箭送入轨道;
1996年美国发射了"X射线光度探测卫星"(XTE),
1999年7月23日美国成功发射了高等X射线天体物理设备(CHANDRA)中的一颗卫星,另一颗将在2000年发射;
1999年12月13日欧洲共同体宇航局发射了一颗名为XMM的卫星。
2000年日本也将发射一颗X射线的观测设备。
以上这些项目和计划表明,未来几年将会是一个X射线观测和研究的高潮。

γ射线望远镜:

γ射线比硬X射线的波长更短,能量更高,由于地球大气的吸收,γ射线天文观测只能通过高空气球和人造卫星搭载的仪器进行。
1991年,美国的康普顿(γ射线)空间天文台(Compton GRO或CGRO)由航天飞机送入地球轨道。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γ波段的首次巡天观测,同时也对较强的宇宙γ射线源进行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成象、能谱测量和光变测量,取得了许多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结果。
CGRO配备了4台仪器,它们在规模和性能上都比以往的探测设备有量级上的提高,这些设备的研制成功为高能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标志着γ射线天文学开始逐渐进入成熟阶段。CGRO携带的四台仪器分别是:爆发和暂时源实验(BATSE),可变向闪烁光谱仪实验(OSSE),1Mev~30Mev范围内工作的成象望远镜(COMPTEL),1Mev~30Mev范围内工作的成象望远镜(COMPTEL)。
受到康普顿空间天文台成功的鼓舞,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合作制订了一个新的γ射线望远镜计划-INTEGRAL,准备在2001年送入太空,它的上天将为康普顿空间天文台之后的γ射线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对电磁波有严重的吸收,我们在地面上只能进行射电、可见光和部分红外波段的观测。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在大气外进行观测已成为可能,所以就有了可以在大气层外观测的空间望远镜(Space telescope)。空间观测设备与地面观测设备相比,有极大的优势:以光学望远镜为例,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宽得多的波段,短波甚至可以延伸到100纳米。没有大气抖动后,分辨本领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空间没有重力,仪器就不会因自重而变形。前面介绍的紫外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γ射线望远镜以及部分红外望远镜的观测都都是在地球大气层外进行的,也属于空间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HST):

这是由美国宇航局主持建造的四座巨型空间天文台中的第一座,也是所有天文观测项目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受到公众注目的一项。它筹建于1978年,设计历时7年,1989年完成,并于1990年4月25日由航天飞机运载升空,耗资30亿美元。但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主镜光学系统的球差,不得不在1993年12月2日进行了规模浩大的修复工作。成功的修复使HST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原先设计的目标,观测结果表明,它的分辨率比地面的大型望远镜高出几十倍。
HST最初升空时携带了5台科学仪器:广角/行星照相机,暗弱天体照相机,暗弱天体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和高速光度计。
1997年的维修中,为HST安装了第二代仪器:有空间望远镜成象光谱仪、近红外照相机和多目标摄谱仪,把HST的观测范围扩展到了近红外并提高了紫外光谱上的效率。
1999年12月的维修为HST更换了陀螺仪和新的计算机,并安装了第三代仪器――高级普查摄像仪,这将提高HST在紫外-光学-近红外的灵敏度和成图的性能。
HST对国际天文学界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初的空间天文望远镜:
"下一代大型空间望远镜"(NGST)和"空间干涉测量飞行任务"(SIM)是NASA"起源计划"的关键项目,用于探索在宇宙最早期形成的第一批星系和星团。其中,NGST是大孔径被动制冷望远镜,口径在4~8米之间,是HST和SIRTF(红外空间望远镜)的后续项目。它强大的观测能力特别体现在光学、近红外和中红外的大视场、衍射限成图方面。将运行于近地轨道的SIM采用迈克尔干涉方案,提供毫角秒级精度的恒星的精密绝对定位测量,同时由于具有综合成图能力,能产生高分辨率的图象,所以可以用于实现搜索其它行星等科学目的。
"天体物理的全天球天体测量干涉仪"(GAIA)将会在对银河系的总体几何结构及其运动学做全面和彻底的普查,在此基础上开辟广阔的天体物理研究领域。GAIA采用Fizeau干涉方案,视场为1°。GAIA和SIM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上一篇: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偷图片室内设计的颜色运用【室内设计颜色比例】
下一篇:亚洲另类日韩国产综合诊所室内设计效果图【3dmax室内设计效果图教程】

发送评论